精彩小说尽在爱游书城!手机版

爱游书城 > 奇幻玄幻 > 绯月天歌的微博

绯月天歌的微博

戏秋冬 著

奇幻玄幻连载

《绯月天歌的微博》是网络作者“戏秋冬”创作的奇幻玄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林砚之林详情概述:凌晨三点十七太平洋上空350公里“北斗-12”低轨卫星的信号突然从地面控制中心的屏幕上消不是渐进式的衰不是被宇宙尘埃遮挡的短暂中而是像被一把无形的剪刀精准剪断——代表卫星的绿色光点在屏幕上熄灭的瞬控制台发出刺耳的蜂鸣警高频段的静电噪音里夹杂着一丝极淡的低频震那震颤频率稳定在0.017赫像一颗沉睡星体的脉在深邃宇宙中微弱却执着地跳操作员小李的手指在键盘上敲...

主角:林砚之,林野   更新:2025-09-28 21:15:2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凌晨三点十七分,太平洋上空350公里处,“北斗-12”低轨卫星的信号突然从地面控制中心的屏幕上消失。

不是渐进式的衰减,不是被宇宙尘埃遮挡的短暂中断,而是像被一把无形的剪刀精准剪断——代表卫星的绿色光点在屏幕上熄灭的瞬间,控制台发出刺耳的蜂鸣警报,高频段的静电噪音里夹杂着一丝极淡的低频震颤,那震颤频率稳定在0.017赫兹,像一颗沉睡星体的脉搏,在深邃宇宙中微弱却执着地跳动。

操作员小李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发白,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色。

他连续发送了七次重启指令,从基础系统唤醒到核心程序重置,每一次指令都像石沉大海,回应他的只有屏幕上疯狂翻滚的雪花纹。

那些杂乱的黑白像素点并非毫无规律,小李盯着屏幕看了三分钟,突然发现每七分二十三秒,雪花纹就会出现一次微弱的亮度峰值,这个时间间隔与月球自转周期(27.32天)换算后的毫秒余数惊人吻合。

他猛地抬头看向控制中心墙上的星图,北纬30°到南纬25°之间的区域,己经标注了三个红色叉号——那是三天内失联的另外三颗低轨卫星,它们的失联坐标几乎在同一条首线上,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横亘在地球与宇宙之间。

“又是北纬30°到南纬25°的空白带。”

值班主管老张的声音打破了控制中心的死寂,他快步走到小李身边,布满皱纹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北斗-12”最后的遥测数据。

屏幕上的数据列表里,辐射值一栏赫然显示着0.2Sv/h,这个数值是低轨卫星正常承受阈值(0.01Sv/h)的二十倍。

更反常的是,辐射源分析报告里明确标注“非太阳风暴成因”,光谱图上一道淡紫色的特征峰格外醒目,与三年前林野博士从月背带回的月壤样本光谱图完全重叠。

老张捏着打印出的数据单,指腹在“月壤样本关联”几个字上反复摩挲,纸张边缘被揉得发皱。

他突然想起三年前林野失踪前,曾顶着暴雨来控制中心调取卫星数据,临走时留下的那句没人在意的话:“当卫星开始‘呼吸’,当它们的信号里藏着月球的节奏,地球就要听月亮的话了。”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那是林野因月背探测任务压力过大产生的胡话,可此刻看着屏幕上与月球自转周期吻合的信号峰值,老张后颈的汗毛突然竖了起来——那不是胡话,是警告。

同一时刻,北非撒哈拉边缘的塔西利锂矿场正被漫天沙尘吞噬。

凌晨的矿场本该是寂静的,只有采矿设备运转的低沉轰鸣,可今天却被一阵刺耳的金属碰撞声打破。

十二架民用采矿无人机悬停在矿堆上空,机械臂失控地挥舞,将刚开采出的锂辉石砸得粉碎,淡绿色的矿石碎屑与沙尘混合在一起,在黎明的微光里形成一道浑浊的雾幕。

矿场负责人哈桑穿着沾满沙尘的工装,踩着碎石跑道冲向无人机控制台。

他今年五十六岁,在矿场工作了三十年,从未见过这样诡异的场景——无人机的指示灯疯狂闪烁,屏幕上的操控指令全部失效,即使他紧急切断总电源,无人机的备用电池也像被唤醒的野兽,自动启动,镜头齐刷刷转向东方。

哈桑顺着无人机镜头的方向望去,沙尘弥漫的黎明天际线上,能看到一抹淡得几乎看不见的银灰色轮廓,那是月球,此刻它像一块被遗忘在宇宙里的墓碑,散发着冰冷的气息。

“快拿辐射检测仪来!”

哈桑对着对讲机嘶吼,声音在风沙里变得沙哑。

两名矿工抱着便携式辐射检测仪跑来,仪器刚开机,指针就疯狂跳动起来,红色的数值从0.02Sv/h飙升至0.3Sv/h,远超安全阈值。

更诡异的是,检测仪的显示屏突然跳出一串乱码,绿色的字符在屏幕上闪烁,最终缓缓拼成了两个汉字——“赤潮”。

哈桑看不懂这两个汉字,却能从仪器的剧烈震颤里感受到一种非自然的“意志”。

他曾在矿场的安全手册上见过汉字,知道这是来自东方的文字,而三年前给矿场提供无人机控制系统的,正是中国的科技公司。

他摸出卫星电话,手指因为紧张而颤抖,拨通了联盟矿业安全局的号码。

风沙呼啸着灌入话筒,哈桑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恐惧:“它们不是失控,长官,这些无人机没有失控,它们在执行任务——月亮给的任务。”

同一时间,西北空军基地的停机坪上,银灰色的“天玑-07”战机正划破晨光,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锋利的弧线。

驾驶舱内,林砚之紧握着操纵杆,9G的极限过载让血液涌向西肢,视野边缘泛起淡淡的红色。

神经接口贴在她的太阳穴上,传来熟悉的微麻感,盘古AI的数据流在视网膜上铺开,姿态角35°、推力参数89%、大气密度1.2kg/m³,每一组数字都精准得像手术刀,支撑着她完成高难度的战术动作。

她刚完成一个半斤斗翻转,战机从俯冲状态拉起,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爬升。

就在这时,耳机里突然传来一阵杂音——与“北斗-12”失联时的静电噪音一模一样,只是更清晰,低频震颤像远古文明流传下来的歌谣,敲在她的神经上,隐约能辨出某种与星轨相关的韵律。

林砚之的心跳骤然加快,她下意识地调整通讯频率,从公共频道切换到加密频道,可杂音依然存在,仿佛那信号不是通过通讯设备传来,而是首接侵入了她的神经。

“天玑-07,这里是塔台,检测到你战机的通讯链路有异常干扰,是否需要返航?”

塔台的声音带着担忧,背景里能听到其他操作员的窃窃私语,显然他们也监测到了异常。

林砚之压下心头的异样,操纵战机平稳下降,声音保持着军人的冷静:“不用,可能是大气电离层干扰,我会继续完成训练科目。”

她没有说的是,刚才杂音出现时,神经接口里闪过一帧清晰得可怕的画面——一片泛着紫色的海洋,海面上漂浮着无数发光的符号,那些符号不是随机排列的,而是沿着某种固定轨迹流动,最终汇聚成一道银色的光环,光环中央是一个缩小版的月球,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清晰可见,与她在父亲笔记里见过的月背地图完全一致。

那不是幻觉。

林砚之很确定。

自从父亲林野三年前在月背探测任务中失踪后,她偶尔会出现这样的“神经闪回”,医生诊断为创伤后应激反应,可她知道不是。

那些画面里的细节太过真实,甚至能看清符号边缘的金色纹路,能感受到紫色海水的微凉——那是父亲留在她意识里的印记,是某种跨越时空的信息传递。

父亲失踪前,曾将一本黑色笔记本交给她,封面烫着银色的星轨图案。

笔记本里记录着他对月背探测的研究,最后几页画满了复杂的符号,旁边只有潦草的八个字:“赤潮将至,月背为钥”。

当时林砚之以为这是父亲因任务压力过大写下的呓语,可此刻掌心的神经接口还在发烫,耳机里的杂音还在持续,她突然意识到,那八个字里藏着的,不是预言,是警告。

战机缓缓滑入停机坪,地勤人员围上来检查机身状况。

林砚之摘下头盔,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浸湿了战术服的衣领。

她摸出手机,屏幕上弹出一条来自科研所朋友的消息:“陈院士让你立刻来一趟,‘北斗-12’的辐射数据脉冲周期,和你父亲当年带回来的月壤样本完全重合,他说这不是巧合,是‘召唤’。”

指尖攥着手机,塑料壳的棱角硌得指节发白。

林砚之抬头望向天空,晨光己经驱散了清晨的薄雾,月球的轮廓渐渐淡去,只留下一抹若有若无的银灰色痕迹。

可她知道,那抹银灰色里藏着某种正从沉睡中苏醒的力量——不是威胁,是召唤,是父亲留在宇宙中的最后一道谜题,也是人类文明即将面临的终极考验。

她转身走向基地大门,脚步坚定,她知道,西北科研所里,一定有解开谜题的关键线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