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与秦悦的合作始于一个品牌故事项目。
一家老字号糕点铺想要重塑形象,需要一篇能够打动年轻人的推文。
“他们试过专业广告公司,效果不尽人意,”秦悦将资料推过来,“想要的是真实感,不是华丽辞藻。”
林默没有立即答应。
他花了三天时间,每天去那家糕点铺,看老师傅揉面、烘焙,听老顾客讲述与这家店的故事。
第西天,他交出了一篇八百字的短文《甜蜜的坚守》,没有一句夸赞味道的浮夸描述,只有老师傅三十年如一日对手艺的坚持。
文章发布后第二天,糕点铺排起了十年未见的长队。
秦悦打来电话,语气难掩惊喜:“老板说今天卖完了半个月的库存。
你怎么办到的?”
“只是写了真实的故事。”
林默平静地回答。
账户里新到的稿费是之前 freelance 的三倍,但他更在意的是文末那些读者留言:“看哭了”、“想回家看看爸妈”、“终于找到儿时的味道”。
随着项目增多,林默添置了新电脑,终于不用蹭咖啡馆的WiFi。
但他仍住在那个十平米的出租屋,墙上便签换了一批:“真实不等于平庸”、“细节里有神明”、“克制反而有力”。
李大爷成了他的“特约顾问”,常被他拉来试读文案。
“这里太花哨,”老人常一针见血,“简单点,说人话。”
一次为新兴茶饮品牌写文案时,林默卡壳了。
他试图写得时髦新潮,反而失了特色。
深夜烦躁时,他下楼透气,看见李大爷还在修鞋摊前,就着路灯修补一只破旧童鞋,神情专注如同对待珍宝。
刹那间,灵感涌现。
他跑回屋里,写下新文案:《慢工出细活,在这个求快的时代》。
不强调茶饮多美味,而讲述制茶人的匠心与坚持。
客户最初有疑虑,发布后却反响空前。
秦悦提出签约独家,承诺稳定高收入。
林默思考一夜,婉拒了。
“为什么?”
秦悦不解,“现在这样不稳定。”
“安稳会让人停止奔跑,”他说,“我还想再跑一会。”
他开始在自己的专栏写“城市独白”系列,记录普通人的故事:凌晨扫街的清洁工、坚持卖报亭的老夫妻、总记得顾客喜好的早餐摊主...这些文章没带来首接收入,却让更多人看到了他的文字。
秋雨渐凉的夜晚,林默收到一封邮件。
曾经拒绝过他的那家大公司创意总监发来邀请,附件里是一份待遇优厚的offer。
他 reread 了几遍,然后平静地回了信:“感谢认可,但我己找到更想走的路。”
关上电脑,他看向窗外。
这座城市依然车水马龙,但他不再是最初那个茫然无措的求职者。
墙上最新便签写着:“照亮他人者,终将被光明眷顾。”
他新建文档,写下今日见闻:地铁口弹吉他的年轻人换了新曲子,修鞋摊前多了小学生写给李大爷的感谢卡片,街角面包店开始售卖他文案中提到的“记忆中的老面包”...文末他写道:“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高楼广厦,而是每一个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发着光,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彼此前行的路。”
保存文档时,他命名为:《独行者的告白03:微光成炬》。
夜色渐深,林默屋里的灯还亮着。
桌上摊开着新的学习资料——这次是关于视频剪辑。
他知道,下一个故事,或许需要用新的方式讲述。
而窗外,城市的万千灯火中,又多了一盏为梦想而亮的微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