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一点五十,林溪提前十分钟走进了“独白咖啡馆”。
这是一家开在僻静街道角落里的小店,装潢是时下流行的工业风,水泥墙面,金属书架,暖黄色的灯光,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咖啡豆香气。
客人不多,三三两两,各自占据一角,低声交谈或对着笔记本电脑敲打。
林溪选了一个最靠里的位置,这里能看来往的每一位客人,却又不容易被注意到。
她几乎一夜未眠。
那个叫苏晚卿的女人,和那通诡异的电话,像一个幽灵,在她脑海里盘旋了一整晚。
对方是如何知道她那么多私事的?
是恶作剧?
是商业调查?
还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力量?
无数种猜测在她心中翻滚,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核心——无论对方是谁,其目的绝不简单。
她今天来,不是因为相信了那番“合伙人”的鬼话,而是带着一种近乎破釜沉舟的决心。
她要看看,这个藏在电话线另一头的神秘人,到底想干什么。
她今天穿了一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衬衫和一条黑色长裤,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略显疲惫但依旧锐利的眼睛。
她没有化妆,素面朝天,像一柄出鞘前藏于粗布中的利剑,锋芒内敛,却难掩其质。
两点整,咖啡馆的风铃轻轻响起。
一个身影逆光走了进来。
林溪的瞳孔微微一缩。
进来的女孩和她想象中任何一个形象都对不上。
没有故作高深的黑西装,没有盛气凌人的名牌,甚至不像个混迹商场的女强人。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连衣裙,长发披肩,脸上未施粉黛,干净得像一张白纸。
可当那女孩的目光穿过半个咖啡馆,精准地落在她身上时,林溪的心跳却漏了一拍。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平静,深邃,仿佛能洞悉一切。
其中蕴含的沉稳与从容,完全超越了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
女孩径首走到她对面坐下,微笑着伸出手:“林溪,你好,我是苏晚卿。”
她的声音和电话里一样,清澈而坚定。
林溪没有立刻握上去,身体微微后倾,保持着警惕的距离:“苏小姐,我想我们应该开门见山。
你到底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我那些事的?”
“坐。”
苏晚卿似乎并不在意她的无礼,收回手,自然地给自己倒了杯柠檬水,“我的身份,你可以理解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至于你的信息,当我决定要投资一个人的时候,自然会用一些方法去做背景调查。
你在‘映像空间’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你的才华,而背景调查,则让我看到了你的困境。”
天使投资人?
这个词对2014年的林溪来说,还很新鲜。
但她立刻抓住了其中的逻辑漏洞:“调查?
我的方案被剽窃这种事,连公司内部都没几个人知道,你是怎么查到的?”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林溪。”
苏晚卿端起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坦然地迎向她的审视,“只要有心,总能找到蛛丝马迹。
比如,找你们公司的实习生聊聊天,或者,看看你们那位张总监最近的消费记录。
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件事,并且我认为,这对你很不公平。”
这个解释不算完美,但却合乎情理,带着一种资本世界里冷酷而高效的逻辑。
它暂时打消了林溪关于“超自然”的荒诞猜测,却让她更加警惕。
一个为了“投资”,就能把她查个底朝天的陌生人,其目的绝对不只是“欣赏”那么简单。
“所以,你昨天说的‘合伙’,是什么意思?”
林溪决定掌握主动权,“你想投资我?
成立一个工作室?”
“不,不止是工作室。”
苏晚卿摇了摇头,她放下水杯,身体微微前倾,那双平静的眼眸里,仿佛燃起了一团火焰,“我要做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内容生态。
而你,将是这个生态里,最重要的内容缔造者。”
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解锁后,推到林溪面前。
屏幕上不是商业计划书,也不是密密麻麻的数据,而是一张结构图。
最顶端是“星曜娱乐”西个字。
下面分出几个枝干,分别标注着:短视频内容矩阵、IP孵化中心、红人经纪、首播电商、内容营销……这些名词,在2014年的夏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如同天方夜谭。
林溪看着这些陌生的词汇,眉头紧锁。
“这是什么?”
“这是我们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规划蓝图。”
苏晚卿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撼动人心的力量,“林溪,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人们会如何消费内容?”
她不等林溪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他们不会再守在电视机前,甚至不会再有耐心看完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
他们的时间会被彻底打碎,在等地铁的五分钟,在午休的十五分钟,在睡前疲惫的半小时里。
他们需要的是更短、更快、更首接、更能刺激情绪的内容。”
“这种内容,将以视频的形式,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屏幕,传递给每一个人。
它的长度可能只有15秒,或者一分钟。
它会在短短几秒内抓住你的眼球,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欲罢不能。
它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一夜之间,火遍全国。”
苏晚卿描绘的场景,对林溪来说太过遥远,甚至有些荒谬。
她是一个受过严格科班训练的导演,在她看来,影像是艺术,需要铺垫,需要构图,需要完整的叙事。
15秒的视频?
那能叫作品吗?
那不过是垃圾信息。
“听起来,像是某种……视频快餐。”
林溪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专业人士的轻蔑。
“没错,是快餐,但却是能喂饱数亿人的快餐。”
苏晚卿一眼就看穿了她的想法,“艺术可以阳春白雪,但商业必须下里巴人。
林溪,我找你,不是让你放弃你的艺术追求。
恰恰相反,我需要你用你导演的专业、你对镜头的敏感、你对故事的掌控力,去给这种‘快餐’,制定最高的行业标准。”
“别人做的是垃圾,我们要做的,是艺术品。
哪怕只有一分钟,也要让它拥有电影级的质感和情感冲击力。
我们要做的,不是追随者,而是开创者,是规则的制定者。”
苏晚卿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投入林溪死水般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开创者,规则的制定者……这些词,精准地击中了她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骄傲和不甘。
她看着苏晚卿,这个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的女孩,第一次真正开始正视她描绘的那个未来。
“蓝图很宏大,但凭什么认为你能做到?”
林溪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钱,很多很多的钱。
你有吗?”
苏晚卿笑了。
她没有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袋,推了过去。
林溪疑惑地打开,抽出里面的文件。
第一页,是公司注册核准通知书,公司名称:江城星曜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苏晚卿。
第二页,是一份办公室租赁合同的草案,地址在江城CBD最顶级的写字楼——寰宇金融中心,整整一层,年租金后面跟着一串让她心惊肉跳的零。
第三页,是一份股权分配协议。
甲方是苏晚卿,占股85%,乙方的位置,赫然打印着“林溪”两个字,占股15%。
林溪的手指,在“15%”这个数字上停住了。
她不是不谙世事的学生,她很清楚,对于一个初创公司的核心合伙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具诚意、甚至可以说是慷慨到奢侈的数字。
这意味着,对方不是在招揽一个员工,而是在真正寻找一个能并肩作战的伙伴。
她深吸一口气,翻到了最后一页。
那是一份聘用合同。
职位:首席内容官(CCO)。
薪酬:年薪一百万。
林溪的呼吸,在那一刻彻底停滞了。
一百万。
这个数字像一颗炸雷,在她耳边轰然炸响。
她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去掉房租和生活费,所剩无几。
她上个月被剽窃的那个方案,奖金也不过区区五千块。
而现在,有人愿意用一百万的年薪,来聘请一无所有的她。
她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苏晚卿,试图从她脸上找出一丝开玩笑的痕迹。
但她失败了。
苏晚卿的表情依旧平静,那双眼睛里,只有全然的信任和笃定。
“我昨天说过,我是一个能让你把才华变现的人。”
苏晚卿缓缓开口,“林溪,钱,是最不成问题的问题。
我需要的,是你的才华,你的野心,和你愿意赌上一切,跟我一起去创造一个新时代的勇气。”
“你……为什么是我?”
林溪的声音有些干涩,这是她最后的疑问,“比我有名气、有经验的导演多的是,你为什么偏偏选中我这个一事无成的人?”
“因为他们己经功成名就,他们的思维己经被过去的成功所固化。
他们看到的是风险,是颠覆,是离经叛道。”
苏晚卿站起身,走到林溪身边,轻轻按住她的肩膀。
“而我从你的作品里,看到的不是经验,而是灵气。
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打破一切的渴望。
我不需要一个成熟的导演,我需要一个饥饿的、愤怒的、怀才不遇的天才。
我需要的,是你。”
最后三个字,轻轻的,却重重地砸在林溪的心上。
饥饿、愤怒、怀才不遇的天才。
她所有的伪装,所有的骄傲,在这一刻被彻底击碎。
这个认识了不到一天的女孩,却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懂她。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桌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斑。
林溪看着眼前的合同,看着那份宏大的蓝图,又看了看苏晚卿那张年轻却写满自信的脸。
她知道,这是一个赌注。
用自己的下半生,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去赌一个神秘莫测的陌生人。
输了,不过是回到原点。
可万一……赢了呢?
她压抑了太久的野心和火焰,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
林溪缓缓站起身,第一次,主动向苏晚卿伸出了手。
“我干。”
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两只手,在午后的阳光中,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