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契约启程劳斯莱斯在雨夜中平稳行驶,最终驶入一处隐匿在半山的庄园。
透过车窗,赖菊看到巨大的铁艺门缓缓打开,车道两旁是精心修剪的园林,即使在冬夜里,也能感受到其磅礴的气势。
庄园的主宅是一栋现代风格的三层建筑,线条冷硬,巨大的落地窗后透出温暖的光,却依然驱不散那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感。
车停稳在气派的门廊下。
立刻有穿着整齐的佣人上前,沉默地为杨路拉开车门,态度恭敬至极。
“先生。”
杨路径自下车,没有回头,只留下一句冰冷的吩咐:“带她去安顿。”
说完,他便迈开长腿,径首走入主宅,消失在光影交错的门厅深处,仿佛她只是一件被送达的货物。
之前递手帕的那点微末温情,像是赖菊的错觉。
此刻,他又是那个高高在上、不容置喙的帝王。
一位约莫五十岁、面容严肃的女士走上前,她是这里的管家,姓周。
周管家目光锐利地快速扫了赖菊一眼,那眼神谈不上厌恶,但也绝无欢迎,只有公事公办的审视。
“赖小姐,请跟我来。”
周管家的声音和她的人一样,刻板没有起伏。
赖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点难堪和不安,默默跟上。
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格要求更多,这场交易里,她本就处在卑微的一方。
宅邸内部比她想象的更为奢华,也更为冷清。
极简的装修风格,黑白灰的主色调,昂贵的艺术品陈列其间,处处一尘不染,却缺乏生活气息,像一座设计精美的冰窖。
周管家带她上了二楼,走到走廊尽头的一个房间门口。
“这是您的房间。
先生喜静,他的卧室和书房在走廊另一头,没有吩咐,请您不要随意靠近。”
周管家的语气带着明确的警告,“尤其是三楼,是禁区。”
赖菊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她推开门,房间很大,带有独立的浴室,布置精致,但和外面一样,冷冰冰的。
“洗漱用品衣柜里有新的。
明日早餐七点。
有什么需要,可以按铃。”
周管家说完,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
门关上,偌大的空间里只剩下赖菊一个人。
寂静像潮水般涌来,夹杂着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
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依旧滂沱的雨,和远处城市模糊的灯火,感觉自己像一只被突然抛入豪华笼子的鸟。
未来会怎样?
她不知道。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
……深夜,赖菊因为认床和心绪不宁,迟迟无法入睡。
口渴得厉害,她想起一楼厨房应该有水。
犹豫了一下,她还是轻轻打开门,凭着记忆摸索着下楼。
宅子里静得可怕,只有她轻微的脚步声和窗外隐约的风雨声。
就在她接完水,准备返回时,一阵极其压抑的、类似小兽呜咽的啜泣声,隐隐约约地从楼梯方向传来。
赖菊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放轻脚步,循着声音走过去。
声音似乎是从三楼传来的……那个被周管家明确警告过的“禁区”。
理智告诉她应该立刻转身离开,但那哭声充满了无助和悲伤,让她无法置之不理。
她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踏上了铺着柔软地毯的三楼楼梯。
三楼只有一个房间的门虚掩着,光线从门缝里透出来。
哭声正是从里面传出的。
赖菊轻轻推开门。
这是一个充满童真风格的卧室,布置得如同一个梦幻的城堡。
而此刻,在房间中央的大床上,一个小小身影正蜷缩成一团,肩膀剧烈地抖动着,埋在枕头里无声地哭泣。
那是个看起来约莫西五岁的小男孩,穿着柔软的睡衣,瘦弱的背影显得无比孤单。
赖菊的心瞬间被揪紧了。
她几乎立刻猜到了这是谁——杨路那个传说中,因为心理创伤而失语的儿子,杨嘉轩。
她放柔脚步走过去,在床边蹲下,用尽可能温柔的声音轻轻开口:“怎么了?
做噩梦了吗?”
小男孩猛地一颤,受惊般抬起头来。
那是一张极其漂亮的小脸,苍白得没有血色,脸上挂满了泪痕,一双大眼睛因为哭泣而红肿,但瞳孔却漆黑清澈,此刻正充满惊恐和警惕地瞪着赖菊这个陌生人。
赖菊没有贸然靠近,只是保持着距离,露出一个善意的、安抚的微笑:“别怕,我不是坏人。
我……我是新来的阿姨。
你看,我什么都没有,不会伤害你。”
小男孩只是死死地盯着她,小嘴抿得紧紧的,眼泪却流得更凶了,身体往后缩了缩,充满了防备。
赖菊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杨路的冷硬是遗传的,这孩子防备心极重。
她想了想,开始用非常轻缓的语调,哼唱起一首模糊记忆中的、不知名的摇篮曲。
没有歌词,只是温柔的旋律,在寂静的夜里缓缓流淌。
她一边哼着,一边慢慢伸出手,极其轻柔地,拍着他的背。
动作小心而克制,带着一种笨拙的温柔。
小男孩的身体先是僵硬了一下,但或许是赖菊的歌声太过温柔,或许是她拍背的动作带着某种神奇的安抚力量,他紧绷的身体竟然慢慢放松了下来,警惕的眼神也逐渐变得迷茫,哭声渐渐止住了,只剩下偶尔的抽噎。
就在这时,卧室门口的光线陡然一暗!
一股冰冷彻骨的寒意瞬间笼罩了整个房间。
赖菊心里“咯噔”一下,猛地回头。
只见杨路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穿着深色的睡袍,身形高大挺拔,却散发着比窗外冬雨更凛冽的寒气。
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目光如同淬了冰的利刃,先是从赖菊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她还轻拍着杨嘉轩后背的那只手上。
“谁允许你上来的?”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毁天灭地的怒意,仿佛赖菊闯入的不是一个房间,而是他绝对不可触碰的逆鳞。
(第1卷 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