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喻思源,一个只想安安静静毕业的法学博士在读生。
导师说,去参加那个叫《头脑风暴》的辩论综艺,锻炼一下“公众说服能力”。
我说行吧,就当赚个外快,买几本绝版旧书。
结果,我遇到了高峻。
一个把辩论赛当成个人脱口秀,把偷换概念当成智慧,把人身攻击当成终极武器的……生物。
他想红,想疯了。
可惜,他惹错了人。
他不知道,在我眼里,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逻辑漏洞。
他抛出的每一个梗,都是呈堂证供。
而我,只需要保持微笑,然后,一个一个地,将它们当庭驳回。
这个舞台不是他的秀场。
这是我的法庭。
1导师把那张花里胡哨的宣传单拍在我桌上时,我正在啃一份三体问题模型的判例分析。
“思源,去一下。”
导师扶了扶他的老花镜。
我抬起头,扫了一眼。
《头脑风暴》,一档网络辩论综艺。
海报上,几个男女表情夸张,头顶上P着电闪雷鸣。
土。
“老师,我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还没写完。”
我实话实说。
“这是实践。”
导师的语气不容置喙,“你天天跟故纸堆打交道,都快成文物了。
法学,最终是要说服人的,不是说服书的。
去,跟活人吵吵架。”
我看着导师。
他一脸“我这是为你好”的表情。
我懂了。
这不是商量,是通知。
我叹了口气,拿起宣传单。
“有补助吗?”
导师笑了。
“有,还不少。
赢了奖金更可观。”
行吧。
为了我购物车里那几本19世纪的德国法学孤本,我认了。
录制地点在一个巨大的摄影棚里。
灯光刺眼,空气里混着干冰和发胶的味道。
我的指导编导是个叫小文的姑娘,二十出頭,黑眼圈快掉到下巴上。
她领着我穿过乱糟糟的后台,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规则。
“思源姐,你别紧张,咱们这节目就是玩儿。”
“嗯。”
我点点头。
“对手呢,叫高峻,是个挺火的网红知识博主,辩论风格……比较有煽动性。”
她措了措辞。
我大概明白了“煽动性”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讲道理。
“他粉丝很多,现场观众可能也会偏向他,你有个心理准备。”
小文又补充道。
“观众投票决定胜负?”
我问。
“不完全是,我们还有专业评审团。”
她指了指远处评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