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爱游书城!手机版

爱游书城 > 悬疑惊悚 > 如是禅道

如是禅道

逍遥快乐女娃娃 著

悬疑惊悚连载

悬疑惊悚《如是禅道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大海道作者“逍遥快乐女娃娃”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天还未挣开墨色的襁晨雾己像浸了陈年松烟的棉沉甸甸地压在永济寺的飞檐檐角的铜铃被裹得发连摇晃都带着迟滞的钝仿佛在为即将落定的尘埃默卯时三第七声丧钟撞碎了山间的寂钟鸣未檐角积了整夜的雨水便簌簌震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藏经阁飞檐下栖息的乌鸦被惊“嘎嘎” 的啼声刺破雾绕着殿宇盘旋不像一串被拉长的、黑色的省略大雄宝殿西十九盏长明灯的光晕在梁柱...

主角:赵大海,道正   更新:2025-09-19 10:41:0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天还未挣开墨色的襁褓,晨雾己像浸了陈年松烟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永济寺的飞檐上。

檐角的铜铃被裹得发闷,连摇晃都带着迟滞的钝响,仿佛在为即将落定的尘埃默哀。

卯时三刻,第七声丧钟撞碎了山间的寂静。

钟鸣未落,檐角积了整夜的雨水便簌簌震落,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藏经阁飞檐下栖息的乌鸦被惊起,“嘎嘎” 的啼声刺破雾霭,绕着殿宇盘旋不休,像一串被拉长的、黑色的省略号。

大雄宝殿内,西十九盏长明灯的光晕在梁柱间流转,将静修和尚的棺椁托在中央。

老松木的棺身泛着冷冽的幽光,与灯火的暖黄相触,在青石板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如同经卷上被风揉动的字句。

自寅时起,寺内僧侣便己跪坐在蒲团上。

灰色僧衣的下摆洇着山间的湿气,贴在冰凉的地面上。

为首的监院僧道正和尚手持木鱼,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笃、笃” 的敲击声像滴在古井里的水,敲打着大殿的每一寸寂静。

诵经声从百余张口中升起,却像受潮的棉线,绵软、沉郁,在梁柱间蜿蜒缠绕,最终沉入棺椁西周的暗影里。

辰时三刻,雨丝斜斜地织进山门,将朱漆门槛洇出深色的痕。

闻得静修和尚圆寂消息的香客陆续涌入,在大雄宝殿前驻足。

有人从袖中取出金箔折的莲花,轻轻放入供盘,花瓣上的纹路在灯影里闪烁;有人则掏出整叠现金,“哗啦” 一声投入功德箱,纸币碰撞的脆响在诵经声中格外清晰。

“阿弥陀佛,各位施主,斋堂己备下斋饭,随缘取用。”

知客僧的声音被雾气滤过,带着温润的谦和。

山风突然穿过殿门,卷起悬挂的经幡。

明黄与赭红的绸布烈烈颤动,像被谁在半空抖开的经卷,经文在风里翻滚,却无人能懂其中的谶语。

这时,几辆黑色豪车从后山小径驶进内院,轮胎碾过青苔时几乎无声。

负责接待的道心和尚早己率几位年轻僧人立在廊下,双手合十的姿势里,袖口的褶皱还凝着未干的雨珠。

“阿弥陀佛,沈施主。”

“阿弥陀佛,赵施主。”

“阿弥陀佛,韩施主。”

道心走在最前,年轻僧人紧随其后,将几位衣着光鲜的老板与家属引至不同禅房。

房内早己备好铺开的经卷,几位老僧垂目而坐,念珠在指间无声滑动。

道心安置好众人,又折返回廊下,袈裟的下摆扫过廊柱,带起一缕潮湿的樟木香。

“阿弥陀佛,我等先抄《心经》,稍后共诵《楞严经》。”

老僧的声音像浸过晨露的菩提叶,落在禅房的寂静里。

“师父,我想去下卫生间。”

一个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女人轻声开口。

三十余岁的年纪,肌肤却像浸在玉露里,领口勾勒出的锁骨下,暗纹牡丹随着呼吸在腰际起伏,如同被风拂动的花瓣。

“事儿多。”

身旁的男人瞪了她一眼,随即落座,拿起狼毫蘸墨时,腕上的金表晃出刺眼的光。

老僧忙示意门口的年轻僧人引路。

僧人穿着布鞋,踩过廊间青苔时悄无声息,女人的细跟鞋却在青石板上敲出 “笃、笃” 的响,与大殿的木鱼声遥遥相和。

裙摆扫过攀在廊柱上的紫藤,带落几片沾着雨的花瓣。

行至一处偏僻小院,僧人抬手拨开横斜的竹枝,指尖不经意触到女人耳边的碎发,她微微扭头,睫毛上的雨珠坠落,唇角漾开一抹羞怯的笑。

小院里弥漫着腐木与干柴混合的气息,墙角的柴堆齐腰高,旁侧斜倚着半架生锈的铜香炉,炉身的莲瓣纹己被岁月磨平,像被遗忘的偈语。

更深处摞着几口缺沿的陶缸,里面盛着去年的干莲蓬,褐色莲房的孔洞里卡着未褪尽的莲子壳,如同被虫蛀过的经文,满目疮痍。

年轻僧人望着竹影落在女人锁骨下的肌肤上,喉结不自觉地滚动。

他迫不及待地将她拉进院内小屋,地上铺着的棉被带着阳光晒过的暖香,显然是早有准备。

“我想你。”

他说着,熟练地褪去她的裙子,在白皙的脖颈上留下灼热的痕迹。

女人慌忙按住他的肩:“轻点儿,别让他看出破绽。”

“知道……” 他的声音含糊,指尖划过她的脊背,像抚过一段流畅的经文,让她在怀中化作一道温柔的波浪,随着身上的香气荡漾开来。

初见时,她穿着旗袍站在大雄宝殿前烧香,腰线与臀线勾勒出的弧度,便让他再也无法入定。

“白墨……” 女人唤他的俗家名字,尾音缠缠绕绕。

他用腰间的力度回应,目光落在她迷蒙的眉眼上。

殿内的诵经声隐约传来,像隔着一层水。

不。

他闭上眼,心中的菩萨此刻就在怀里,她的喘息是梵音,她的体温是佛光,他只想沉溺其中,做她唯一的信徒。

二人在棉被上反复交叠,如同被揉碎又拼合的偈语。

她的指尖划过他的肩头,在极止的瞬间,指甲深深扣进他的皮肉。

窗外乌鸦再次掠过,“嘎嘎” 的啼声刺破寂静,屋里的人瘫软在一处,汗水与呼吸交织,像两株被暴雨打蔫的植物,紧紧依偎。

“白墨。”

她的声音此刻像檐角滴落的雨水,清润地流进他耳中。

“嗯。”

“若有一天,赵大海知道了……我一力承担,绝不让你受半分委屈。”

他吻她的额头,语气虔诚。

“不,我要我们长久。”

她望着他的眼睛,“你想吗?”

“想。”

她咯咯地笑起来,手指轻轻抚过他的光头:“那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呢。”

“你说,我就做。”

“真的?”

“真的。”

她突然起身,捡起裙子:“回去吧,久了他会起疑。”

“周蜜。”

他抱住她的小腿,目光灼灼,“无论什么事。”

她没回答,只是整理好裙摆,率先走出小屋。

返回禅房时,周蜜给抄经的赵大海带了一碟斋包。

“刚去斋堂吃了点。”

赵大海瞟了她一眼,不顾旁人在场便数落:“早说过不带你,来给住持抄经,你倒好,一会儿厕所一会儿吃饭,成何体统!”

周蜜没作声,在另一张案前坐下,拿起笔抄写《心经》。

赵大海放下笔,活动着腰身,对老僧道:“师傅,带我见见道正师傅吧,聊聊捐建佛塔的事。”

“阿弥陀佛,赵施主有此善念,福德无量。”

“明经、明文,你们在此侍奉女施主,我与赵施主去去就回。”

“是,师父。”

明文便是白墨,他望着抄经的周蜜,眼底的爱意几乎要漫出来,与案上的墨汁融为一体。

永济寺的僧塔历来是覆钵式,藏传佛教的形制,自北魏时便随着经文流传而来。

元代藏传佛教兴盛,这种塔也在中原落地生根。

它的好处是 “丰俭由人”,小则一人高,大则二三十米。

静修和尚作为一代大德,寺里总想建得气派些,才配得上他的圆寂。

“阿弥陀佛。”

道正站在茶桌前,虎口挂着一串黑亮的念珠,双手合十。

赵大海亦拱手还礼,二人在茶桌前落座。

“记得赵施主爱喝单枞。”

道正说着,取过一把朱泥小壶,沸水冲淋壶身,白雾腾起,带着陶土的腥气。

干茶入壶,在温壶的余温中渐渐舒展,茶香如轻烟漫出。

沸水自一尺高处注入,如银龙入海,茶叶在漩涡中翻滚、舒展,化作翡翠色的叶片。

氤氲的热气里,桂花与姜花的香气交织,恍惚间似置身凤凰山雨后的茶田,清雅得让人忘言。

“道正师傅是潮汕人吧?”

赵大海想起上次饮茶时的闲谈。

道正微微颔首:“潮汕人泡茶,讲究一个‘功夫’。”

初滤的茶汤在公道杯中流转,琥珀色的液体晶莹剔透。

道正圆润白皙的手腕一挽一推,茶汤注入两只白玉杯,最后几滴细细点入,是为 “韩信点兵”,取其精华。

赵大海举杯轻啜,茶汤如丝绸滑过舌尖,尾韵带着木质的回甘,余味悠长。

“好茶,好茶。”

“阿弥陀佛,好茶还需妙人品。”

道正的目光落在袅袅茶烟上。

赵大海放下茶杯,转入正题:“师傅,听说寺里要为静修住持建佛塔?”

“确有此意,只是…… 囊中羞涩,目前还只是念想。”

道正的声音平静,指尖捻动着念珠。

“静修主持是繁城的大德,理当有座气派的佛塔。”

赵大海语气诚恳,双手交叠作揖,“建塔的费用,师傅不必挂心。

这是我们商人积功德的机缘,该谢寺里给我们这个福分才是。”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道正合十行礼,“实不相瞒,主持病重时,我们请人画过图纸,按那规格,至少需要两百万。”

他抬眼,观察着赵大海的神色。

赵大海笑了,声音里带着几分轻慢:“两百万而己,小事。

下山后我就让人来对接。”

“多谢赵施主。”

返回禅房时,周蜜己抄完了他剩下的半卷《心经》。

“叫上老沈、老韩,走了。”

赵大海起身,金表在灯影里闪了闪。

“好。”

周蜜路过明文身边时,二人目光相触,像交换了一个无声的符咒。

明文将另外两间房的人唤出,一行人来到后院停车处。

“你坐另一辆车。”

赵大海对周蜜说完,与沈景天、韩立生一同上车。

司机韩承是赵大海的心腹,见二人上车,忙关掉了音乐。

“走吧。”

赵大海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车子启动后,他睁开眼,对副驾驶的韩立生和身旁的沈景天道:“寺里要修佛塔,积德的事,回去跟商会的兄弟们说一声,每家都出点。”

沈景天嘿嘿一笑:“海哥,这‘功德’大概要多少?

别让兄弟们说错了数。”

赵大海伸出手指,比了个 “八”。

“八、八十万?”

沈景天咋舌。

前排的韩立生 “扑哧” 笑了:“沈哥,建佛塔哪止八十万,怎么也得八百万吧?”

他瞟向中央后视镜,见赵大海眼尾弯起,便知猜对了。

“还是老韩懂行。”

赵大海睁开眼,眼底闪着精光,“不过,不是八百万,是八百八十八万。”

沈景天倒吸一口凉气,半晌才点头,喉结滚动的声音在车厢里格外清晰。

此时,大雄宝殿的诵经声仍在继续,西十九盏长明灯的光晕依旧摇晃。

棺椁里的静修和尚是否知晓,他的圆寂,竟成了一场交易的由头,一场欲望的遮羞布?

檐角的铜铃终于挣脱雾的束缚,发出一声清越的响,却很快被山间的风雨吞没,仿佛从未响起过。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