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爱游书城!手机版

爱游书城 > 其它小说 > 日本的广场协议是什么意思

日本的广场协议是什么意思

鸭头 著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鸭头”的优质好《日本的广场协议是什么意思》火爆上线小说主人公贝克热人物性格特点鲜剧情走向顺应人作品介绍:美国为缩减贸易逆屡次挥舞关税大主要他们确实有过类似行径成功的先1985 美日德法英五国签署《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日本最初将其视为国际地位提升的象却未料到这最终成为泡沫经济的导火1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日本的实际收已经 30 年没有增长过别看现在日本的 GDP 每年都在保持低速增实际上这部分增都被通货膨胀抵消无论是代表股市行情的日经指...

主角:贝克,热门   更新:2025-06-21 05:00: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美国为缩减贸易逆差,屡次挥舞关税大棒。

主要是,他们确实有过类似行径成功的先例。

1985 年,美日德法英五国签署《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

日本最初将其视为国际地位提升的象征。

却未料到这最终成为泡沫经济的导火索。

1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日本的实际收入,已经 30 年没有增长过了。

别看现在日本的 GDP 每年都在保持低速增长。

实际上这部分增长,都被通货膨胀抵消了。

无论是代表股市行情的日经指数,还是体现经济水平的 GDP 排名,日本都在 20 世纪 90 年代达到顶峰后止步不前。

很多人把日本这一现象称作失落的三十年。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说停止发育就停止发育,总得有个归因。

一种说法流传极广——就是那纸暗藏春秋的不平等协议。

都怪美国人太鸭霸

逼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

升值其汇率,打压其出口,推高其泡沫,再一举收割。

有的人们还会多吐槽一句:

老美太不厚道了,连盟友都坑

这《广场协议》到底如何运作,才能将日本逼到如此境况?

1985 年 9 月 22 日,美国纽约。

来自美日德法英五个国家的财政部部长和央行社长们达成了一份上百条内容的协议。

由于签署地,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心的广场酒店,因此也被叫作《广场协议》。

事后,五国代表还拍了一张合照。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微笑,都觉得自己赢麻了。

站在最中间的是美国财长詹姆斯·贝克。

他受里根总统的委托前来此地。

当然,里根让他来,不是要他打压日本。

而是要他去跟日本大藏大臣竹下登,心平气和地磋商汇率问题。

甚至带有一点哀求的语气。

谁能想到,美国也有求助日本的时候。

只因当时日本太强势了,压得美国喘不过气。

当然,日本这会儿,还没有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

他们的强势,只体现在对外贸易上。

例如,从 6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汽车畅销全球;特别是石油危机后,欧美油价暴涨。日系车又凭借低排放、低能耗的优势,迅速杀入欧美市场,卖到脱销;

70 年代后,日本经济总量又超过苏联,位居世界第二。

不少专家断言,再给日本 10 年时间,便能反超美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日本的扬眉吐气,很快引起美方的注意。

日本毕竟是二战的元凶。

他们能不被清算,还在战后经济腾飞,基本是美国的功劳。

可他们却倒反天罡,让其美爹大逆差。

所谓逆差,指的是进口大于出口,钱都被日本人赚走。

1975 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才不到 100 亿。

10 年后,就飙到 500 多亿,占到美国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

更致命的是,日本赚美国钱最多的拳头产品,正是汽车。

汽车在当时,堪称经济命脉。

一家优质的车企,往往能带动成千上万的就业,养活无数的人。

而车企一旦失败,那将不单单是一家公司的破产,而是牵扯到成千上万人生存的社会问题。

都怪日系车太能卷了,不但便宜还省油,进入美国市场仅一年,就让美系车三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销量暴跌,亏损 40 亿,解雇员工超 30 万人。

街上跑的都是日系车,而自家的汽车工人却因为失业下岗,颓废落魄而染上毒瘾,混迹街头。

看到此情此景,能不急吗?

关键是小日子的野心还不小,写了一本书叫作《日本可以说不》,公然挑战美爹权威,属实是养虎为患啊。

80 年代,里根上台。

减少赤字,解决逆差的历史重担,再一次落到了共和党肩上。

起初,里根的想法是打贸易战。

就跟懂王对付中国的手段一样。

上台后先搞了一波自救,对日本重型摩托加征 10 倍关税试试水。

紧接着又出台自愿出口限制。

意思是不加你关税了,但作为代价,日方应自愿限制本国汽车对美出口。

结果这么做,非但没有为自家汽车产业起到什么推动作用,还让美国消费者花了不少冤枉钱。

因为进口虽然减少了,但需求一直都在。

需求不变,进口减少。

日系车的价格肯定会往上涨。

美国车企也跟着涨。

很快就把全美的汽车价格平均推高 8%。

属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光税加了好几波,愣是没啥效果。

这可怎么办呢?

里根决定,换个思路。

从汇率入手。

这里就要提到广场协议的核心内容: 日元升值。

2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把美国经济搞得那么惨,怎么还让他升值呢?

这不是奖励他吗?

并非如此。

货币升值,其实是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因为日元升值,对应美元贬值。

而美元贬值,意味着同等单位的美元,换来的日元减少了。

相对应地,在美国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商品,价格也变贵了,人们的购买欲望随之减少。

大家都不买,以后日本车的出口自然也就减少了。

同样的道理,日元升值,日元购买力增强。

美国商品在日本,用日元购买,就像被打了折一样。

美元兑日元贬值 20%,可以理解为美国商品面向日本消费者打了折。

而美国人的逻辑是: 自己之所以会在美日贸易中连年吃亏,都是因为美元太强势所造成的。

汇率差的存在,使得日本货很便宜就能卖进来。

反之,美国货卖不出去,就会造成贸易逆差。

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美元贬值,日元升值。

刚好,日本也希望美元贬值。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国际收支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很多人只知道日元升值让日本吃了大亏,却不知道在《广场协议》之前,日本其实也被美元太强势整得够呛。

咋回事呢?

简单说,80 年代美元持续升值,意味着其他各国货币集体贬值,日元也不例外。

结果就是,日本出口赚来的美元外汇迅速升值,但这些美元不能直接在日本使用,只能由央行拿日元去回购,也就是干预外汇市场。

结果日元越积越多。

这笔钱直接流入市场的话,会加剧通胀;但放着不动,又不利于经济发展。

要想破解这一死局。

只能靠日元升值解套。

当然,日本政府还有更深一层考虑,那就是希望通过升值的方式,倒逼国内产业转型。

彼时的日本,出口已经卷到了极致,制造能力拉满。

可问题是,日本经济太外向了,长期依赖出口拉动的经济模式,早晚出事。

国际局势稳定的时候还好。

但现在老美逆差严重,已经急眼了。

贸易战、关税战不断。

一旦美爹继续抬高关税,甚至闭关锁国,堵死日本商品销路。

那么整个日本的经济都得受到牵连。

因此,在美日摩擦愈演愈烈的当下。

日本主动配合货币升值,减少出口。

一来可以平息美国怒火,缓解贸易摩擦;

二来还能引导本国产业从依赖出口转为刺激内需。

倒逼国内产业,往消费和金融方向转型。

总而言之,美元贬值利大于弊。

但贬多贬少,升多升少,里面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了。

而美国财长贝克,之所以会被派去广场酒店,为的就是跟其余四国代表讨论这个话题。

其中,日本表现得最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