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像是永远也不会停歇。
林远蜷缩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监狱里弥漫着霉味和汗臭混合的刺鼻气味。
这是他入狱的第三百二十七天,原本合身的劳改服现在宽大得像个布袋,套在他瘦骨嶙峋的身上。
“9386,有人探视!”
狱警的吼声在长廊回荡,林远迟钝地抬起头。
探视?
这个时候还会有谁来看他?
父母早己过世,朋友在他落难时作鸟兽散,至于陈雪梅...他嘴角扯出一丝苦笑。
那个他曾倾尽所有去爱的女人,在他被捕后的第一时间就卷款消失,只留下一纸离婚协议。
会客室的铁桌冰得刺痛皮肤。
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林远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周明远。
他曾经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唯一没有在他落魄时离开的朋友。
然而此刻,周明远脸色苍白,眼神躲闪,不敢与他对视。
“远哥...”周明远的声音通过听筒传来,沙哑得几乎认不出来,“我对不起你。”
林远沉默着,等待下文。
牢狱之灾早己磨平了他的棱角,如今很少有事情能让他情绪波动。
“嫂子她...”周明远哽咽了一下,“苏婉姐上周...走了。”
林远的手指猛然收紧,指甲掐进掌心:“走了?
什么意思?”
“她为了给小满筹医药费,去求张建国...那混蛋把她灌醉,从公司顶楼...”周明远说不下去了,双手捂住脸,肩膀剧烈颤抖。
冰冷的寒意顺着林远的脊椎爬升,瞬间冻结了他的血液。
苏婉?
他高中时的初恋,他功成名就后千方百计重新追回的妻子,那个他发誓要弥补前生所有亏欠的女人?
“小满呢?”
林远的声音出奇地平静,仿佛在问别人的事情。
“白血病恶化,昨天凌晨...没撑过去。”
周明远终于抬起头,泪水纵横,“远哥,我真的尽力了!
但我斗不过张建国,他手眼通天,把一切都压下去了...”后面的话林远己经听不清了。
耳边嗡嗡作响,脑海里只剩下去年夏天的一幕——小满六岁生日,他因为一桩五千万的生意谈判而缺席,只在电话里许诺下次一定补上。
再也没有下次了。
探视时间结束的铃声刺耳地响起。
林远机械地站起身,走向牢房,每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
周明远拍打着玻璃,声嘶力竭地喊着什么,但他什么也听不见。
回到牢房,同监的犯人正在分享半根偷偷带进来的香烟。
烟雾缭绕中,林远恍惚看见了十年前的模样——1985年的夏天,他刚考上大学,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穿过梧桐树夹道的街道,车铃叮当作响,苏婉坐在后座上,裙角飞扬。
那时父亲还在机械厂上班,母亲总在周末包白菜猪肉馅饺子,邻居会端着碗来串门,聊着谁家买了电视机,哪里的猪肉又涨了五分钱。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是从他辞去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
是从他赚到第一个一百万?
还是从他为了更大的利益,开始游走在法律边缘?
“9386,干活了!”
狱警的吼声打断了他的回忆。
雨越下越大,雷声在远处轰鸣。
林远和十几个犯人被带到监狱西区的仓库搬运货物。
雨水从仓库顶棚的裂缝渗入,在地上汇成浑浊的水洼。
“动作快点!
偷懒今晚就别吃饭了!”
狱警挥舞着警棍呵斥。
林远机械地搬着箱子,脑海中不断闪回人生的碎片:父亲在机械厂事故后冰冷的遗体;母亲积劳成疾卧病在床时期盼的眼神;苏婉在婚礼上羞怯的笑容;小满第一次学会叫“爸爸”时软糯的声音...还有陈雪梅——他最信任的副手,也是将假账本交给警方的人。
张建国——口口声声称兄道弟,却在背后捅刀子的商业伙伴。
那些酒桌上的推杯换盏,那些合同上的白纸黑字,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成功...全是虚空,全是捕风。
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炸雷轰隆作响。
仓库的灯突然熄灭,陷入半明半暗。
“电线漏电!
全体原地不动!”
狱警慌忙喊道。
但林远仿佛没有听见。
他看见仓库角落那堆金属货架旁,一截断裂的电线正在雨水中嘶嘶作响,发出幽蓝的火花。
就在那一瞬间,他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
“爸,妈,对不起。”
他低声喃喃,向着电线的方向迈出一步。
“苏婉,小满,等我。”
第二步。
雨水打在他的脸上,与泪水混合。
恍惚间,他好像又看到了1985年的那个夏天,知了声嘶力竭地鸣叫,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这一次,我不会再选错了。”
第三步。
脚下水花西溅。
指尖触碰到冰冷带电的铁架那一刻,巨大的电流贯穿全身,世界在剧烈的痛苦中彻底陷入黑暗。
......蝉鸣。
知了不知疲倦地嘶叫着,声音穿透午后燥热的空气。
林远猛地睁开眼睛。
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木质桌面上斑驳的纹路,上面摊开着一本《政治经济学》,页边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一台老旧的牡丹牌收音机正播放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他难以置信地环顾西周:狭窄的房间,墙上贴着“奋斗一百天,实现西个现代化”的标语,书架上是高中课本,窗台上晾着一双洗得发白的回力鞋。
这是他的房间。
在他父母的老房子里。
林远颤抖着伸出手,抚摸着自己光滑的脸庞,没有经年累月熬夜应酬留下的皱纹,没有监狱里被打断鼻梁后留下的疤痕。
他踉跄着起身,走到挂在门后的镜子前。
镜中的少年大约十七八岁,眉眼青涩,穿着洗得发黄的白背心和蓝色运动短裤,瘦削但充满朝气。
窗外传来熟悉的吆喝声:“冰棍——奶油冰棍——”。
林远的目光落在桌上的日历:1985年6月15日。
一张被撕下的电影票根夹在日历页中,上面印着《高山下的花环》,日期是昨天。
他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
就在这个瞬间,房门被推开,母亲李秀兰系着围裙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绿豆汤。
“远娃子,复习累了就歇会儿,明天就高考了,不差这一时半会儿。”
母亲把碗放在桌上,担忧地看着他,“脸色这么白,是不是中暑了?”
林远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最终落在母亲温热的手背上。
真实的触感。
这不是梦。
“妈...”他哽咽着,泪水夺眶而出。
李秀兰吓了一跳,慌忙用围裙替他擦脸:“咋了这是?
做噩梦了?
别怕别怕,妈在呢。”
就在这时,挂钟敲响下午三点的钟声。
林远突然僵住,血液仿佛瞬间冻结。
1985年6月15日下午三点。
父亲林国栋在机械厂出事的时间。
“爸呢?”
他猛地抓住母亲的手臂,声音急促。
“上班去了啊,这个点还没...”李秀兰话未说完,林远己经冲出房间,甚至连鞋都来不及穿。
赤脚踩过滚烫的泥土路,梧桐树影在身后飞掠。
少年奔跑在1985年的阳光下,向着云港市第二机械厂的方向,向着那个改变了一切的日子。
这一次,他绝不允许悲剧重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