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ICU的走廊里还飘着消毒水的味道,陈谨刚踏进来,就看见李哲母亲颤巍巍地从布包里掏出个磨破了边角的牛皮笔记本。
老太太的手背上还留着输液针孔,指腹摩挲着封面的折痕,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这是小哲昨天早上塞给我的,说要是他三天不回家,就把本子交给纪委的同志。
当时我还骂他瞎操心,哪想到……”陈谨接过笔记本,封面印着“环境保护志愿者”的烫金字样,己经被磨得模糊不清。
翻开扉页,一行钢笔字力透纸背:“园区排污实锤,下周交媒体。”
字迹边缘带着几道划痕,像是写的时候手在发抖。
再往后翻,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3月12日,远盛东排污口,PH值3.1,超标5倍4月5日,下游鱼塘死鱼200斤,水样送检被退回5月10日,夜间偷排,拍到罐车车牌号:滨海A73921”,每一页都贴着照片,灰蒙蒙的污水在镜头下泛着诡异的蓝绿色,岸边的芦苇枯成了焦黄色。
“这些都是小哲蹲了半个月才记下的。”
周明站在一旁,红着眼圈补充,“他说远盛白天排的水都经过处理,一到后半夜就把未经处理的废水首排进海河,附近三个村的井水都发苦,村民去上访,每次都被‘正在调查’挡回来。”
陈谨指尖捏着笔记本,纸页的粗糙感硌得指腹发疼。
他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张简易地图,远盛化工园区的位置被红笔圈住,旁边标注着“秘密排污口:西墙根废弃管道”,地图角落还有一行小字:“高明远的司机常去园区后门的‘望江楼’包间。”
“高明远……”陈谨默念着这个名字,指节骤然收紧。
远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名义上是董事长赵远盛,可圈内人都知道,高明远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
这人早年靠倒腾化工原料发家,后来搭上了市里的关系,生意越做越大,不仅是市人大代表,还挂着“慈善企业家”的头衔,去年更是以“纳税状元”的身份登上了本地财经杂志的封面。
“阿姨,这个本子我先带走,一定能派上用场。”
陈谨把笔记本塞进公文包最里层,“您放心,小哲的事,我绝不会让它就这么算了。”
离开医院,陈谨首接驱车去了纪委办公楼。
张建军的办公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低的谈话声。
他敲了敲门,听见“进”的声音才推门而入,只见张建军正对着电话那头说话:“……知道了王书记,远盛的事我会盯着,不会影响招商会的筹备。”
挂了电话,张建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刚从医院回来?
李哲的情况怎么样?”
“还在昏迷,情况不太乐观。”
陈谨把笔记本放在桌上,“张主任,这是李哲留下的记录,上面详细记了远盛偷排污水的证据,还有他们的秘密排污口位置。
我申请成立专项调查组,立刻对远盛化工园区展开核查。”
张建军拿起笔记本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
他没说话,从抽屉里掏出烟,点燃后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眼神显得格外凝重:“陈谨,你刚回滨海,有些情况还不了解。
下周就是全市招商引资大会,远盛是这次大会的重点推介企业,市里刚跟他们签了十亿的扩建协议,这个节骨眼上动他们,影响太坏。”
“可他们涉嫌违法排污,还可能和李哲的车祸有关!”
陈谨往前探了探身,“难道就因为要招商,就放任他们胡作非为?”
“不是放任,是要讲究策略。”
张建军弹了弹烟灰,语气沉了下来,“你以为远盛能做到今天的规模,就靠赵远盛那点本事?
高明远不是普通商人,他背后的关系网,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上次市环保督察组去查,刚进园区就被‘接到通知’的分管副市长叫了回去,最后不了了之。”
陈谨的心里一沉:“您的意思是,有人在故意包庇他们?”
“我没这么说,但你要明白,查办案件不能只看表面证据。”
张建军把笔记本推回给他,“这件事暂时先缓一缓,等招商会结束再说。
你先把李哲车祸的情况摸清楚,看看能不能从交警那边拿到现场勘察记录,要是能证明车祸不是意外,咱们再顺藤摸瓜,这样更稳妥。”
“可要是等招商会结束,远盛说不定早就把证据销毁了!”
陈谨急了,“李哲的笔记本里提到,他拍到了罐车偷排的视频,还说要交给媒体,现在他出了事,那些证据很可能己经暴露了!”
“暴露了又怎么样?”
张建军的声音陡然提高,又很快压下去,“你有确凿证据证明是高明远干的吗?
没有!
现在动他,只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说我们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到时候不仅查不成案,还会影响整个纪委的形象,你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烟灰缸里的烟头冒着微弱的火星。
陈谨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
他知道张建军说的是现实,可一想到ICU里昏迷的李哲,还有那些被污染的河水和村民的抱怨,他就咽不下这口气。
“张主任,我还是觉得不能等。”
陈谨抬起头,眼神坚定,“我申请以个人名义去远盛园区周边走访,不打纪委的旗号,就当是了解民情,这样既不会惊动他们,也能搜集更多证据。”
张建军看了他半晌,叹了口气:“你啊,还是跟三年前一样,一股子轴劲。
行,我不拦你,但你记住,凡事要小心,别逞能。
高明远的人眼线多,要是被他们盯上,你自己不安全,还会把事情搞砸。”
“我明白。”
陈谨把笔记本收好,“有情况我随时向您汇报。”
走出张建军的办公室,陈谨刚回到自己的座位,就看见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
小林端着文件走过,笑着说:“陈主任,王涛组长让我给您泡的,说您刚回来,肯定累了,让您歇会儿。”
陈谨心里一动:“王涛呢?
他什么时候来的?”
“就在您去张主任办公室的时候,他过来坐了会儿,问您回来了没有,还说晚上想请您吃饭,赔个昨天的不是。”
小林说,“我说您去汇报工作了,他就让我给您泡了杯茶,然后就走了。”
陈谨端起茶杯,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可他却觉得心里发凉。
昨天开会时王涛还在强调“把握分寸”,今天就主动示好,这背后到底是真心拉拢,还是另有所图?
他正琢磨着,手机响了,是周明打来的。
“陈谨,不好了!”
周明的声音带着慌乱,“我刚才联系交警支队的老王,想让他帮忙看看李哲车祸的勘察记录,结果老王说,记录被封存了,说是‘涉及敏感案件’,不让看!”
“封存了?”
陈谨的眉头皱得更紧,“谁下的命令?”
“老王没说,但他暗示是上面的意思。
还有,我去李哲家拿U盘的时候,发现他家好像被人翻过了!
抽屉被拉开,东西扔得满地都是,那个U盘也不见了!”
陈谨猛地站起来,茶杯“哐当”一声撞在桌角,茶水洒了一地。
“什么时候的事?
李哲母亲知道吗?”
“我没敢告诉她,就说帮她收拾一下。”
周明的声音发颤,“肯定是有人知道李哲有证据,提前去把U盘拿走了!
现在怎么办?
咱们手里就剩下那个笔记本了!”
“别慌,笔记本还在,就还有希望。”
陈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你先别声张,把李哲家收拾好,别让他母亲起疑心。
另外,你再去远盛园区下游的几个村子问问,看看有没有村民愿意出来作证,最好能拿到最新的水样,偷偷送去第三方机构检测。”
“好,我马上去办。”
挂了电话,陈谨看着桌上洒出来的茶水,只觉得一阵烦躁。
证据被抢,勘察记录被封,王涛的刻意示好,张建军的谨慎阻拦,还有高明远那看不见的关系网……这一切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他紧紧裹在中间,让他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他正想出去透透气,手机又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按下接听键,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陈主任,我是远盛集团的办公室主任,姓刘。
我们高总听说您回滨海任职了,特意让我给您打个电话,想请您明天中午吃个饭,认识一下,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陈谨心里冷笑,高明远的消息倒是灵通。
他故意顿了顿,装作犹豫的样子:“明天中午?
我可能有点事,不太方便。”
“没关系,时间可以您定。”
刘主任的声音很客气,“高总说,您是滨海的父母官,远盛作为本地企业,想多向您汇报工作,也希望以后能得到纪委的指导和支持。”
“指导谈不上,我们只是依法履行职责。”
陈谨的语气冷淡下来,“吃饭就不必了,要是有工作上的事,可以首接到纪委来谈。”
“那好吧,不打扰您了。”
刘主任似乎并不意外,挂电话前又加了一句,“对了陈主任,听说您的老同学李哲出了点意外,高总很关心,让我跟您说一声,如果需要帮忙,尽管开口,远盛愿意尽一份力。”
陈谨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高明远不仅知道他在查远盛,还知道李哲是他的老同学,甚至主动提起车祸的事,这分明是在试探他,也是在警告他。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
阳光刺眼,却照不进他心里的阴霾。
他知道,自己己经一头扎进了这个漩涡里,往前是布满荆棘的险路,往后是不了了之的妥协。
但他没有选择——笔记本上的字迹还在眼前晃动,李哲母亲的哭声还在耳边回响,他不能退,也退不起。
这时,手机又响了,是张建军打来的。
“陈谨,你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
张建军的声音很严肃,“刚接到举报,说远盛园区的工人因为拖欠工资闹事,现在聚集在市政府门口,市里让我们派人去协助维持秩序,顺便了解情况。”
陈谨心里一喜,这正是个接近远盛员工的好机会。
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我马上到!”
楼道里,他迎面撞上了正要下楼的王涛。
“陈主任,这么着急去哪儿?”
王涛笑着问。
“张主任叫我,说市政府那边有事。”
陈谨简短地回答。
“哦?
是远盛工人闹事的事吧?”
王涛凑近了些,压低声音,“我刚也接到通知了,一起走?
正好路上聊聊。”
陈谨看着王涛脸上的笑容,心里却警铃大作。
这个王涛,似乎总能“恰巧”出现在关键的时候。
他点了点头:“好啊,一起走。”
两人并肩走出办公楼,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像一场无声的较量,刚刚开始。
陈谨知道,接下来的路,只会更难走,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为了真相,也为了肩上的责任,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最新评论